生态城市,旅游开发。 8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的协助下,在各级党委、部门的指导下,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把玉如玉城的骄傲变成了一个人的幸福。生活更美好,棚户区云集。小区改造,让人们的生活环境“更美好”;谋发展旅游产业,让人民生活“富足”;严守生态环境底线,让绿水青山“美”起来,以实干坚守初心为使命,以实干砥砺奋进,以深切期待响应。
打磨生态背景
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先后制定了《阿尔山市领导干部环境保护工作考核办法》、《环境保护责任考核办法》等,全国86%的国土面积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2015年,阿尔山市结束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砍绿”时代。市委、市积极转变传统林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林下经济和特色种养业,促进生态优势转变。为了发挥优势,我们将在实现“绿色富足共赢”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阿尔山生态越来越好,旅游业越来越好。”下岗工人陆传忠趁着阿尔山旅游业发展的好机会,腾出家中的几间木屋,开办了农家乐。 . “以前,这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其他的我都不敢想,现在大不一样了。”陆传忠见自己年收入增加了几万元,喜出望外。
“好景变成好景。”在白浪镇林苏村,自然流下的白桦树皮经过加工、剪裁、彩绘,制成树皮画,深受游客喜爱。 2018年,白狼林庸俗树皮画被列入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对,选择与照片颜色相近的树皮,然后描摹人物和建筑的形状……”白狼林树皮画室工作人员赵桂华正在指导游客制作树皮画.在这里,参与制作树皮画的工作人员非常积极,每个人每个月至少能挣4000元。
“放下你的斧头,做一名导游,你就不用担心小康生活了。”白浪镇林苏村门口,醒目的标语鼓舞着守卫这片森林的工人。只有“守绿”,才能拯救森林。续命,长福子孙。如今,这里的林业工人要么在景区打工,要么当导游,要么经营农家乐,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
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后,森林面积得以恢复,负氧离子持续增加。在阿尔山人的努力下,这座位于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和科尔沁大草原交汇处的美丽小镇,森林覆盖率达81.2%,绿化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
推动品质升级
8年来,阿尔山坚定不移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创建全球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实施全球创新发展和产业融合驱动战略,加快构建旅游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阿尔山市先后获得世界地质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旅游扶贫试验区、“一带一路”国际健康旅游目的地等称号。涵盖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的产业体系日趋完善,旅游业的支柱地位越来越突出。从积极融入蒙古东部五旗(市、区)旅游联盟,到推动“乌阿海曼”旅游融合发展,再到东部三省和京津冀进一步巩固开放河北市场,开放长三角和珠三角客源,在实现南北互动、冷热融合的过程中,阿尔山不断加强区域合作,协调发展。
今年5月19日,阿尔山市成功创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在自治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和创建阿尔山旅游度假区座谈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董事长王立霞自治区提出:“要高标准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水平建设,统一思想,找准定位,对标,学习,借鉴,突出特色,细化工作,一一落实,立志把阿尔山打造成乃至的旅游度假区。”
为支持创建阿尔山休闲旅游度假区,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7批专家对阿尔山进行综合研判,共同规划推进35个项目旅游基础、城市基础、旅游产品市场开发等项目。目前,各种项目正在有序推进,“城中游、城中观城”的生态旅游特色在阿尔山越来越明显。
阿尔山旅游发展大会、“漫游阿尔山,四季美丽”万家旅行社在线推介会、阿尔山区域旅游企业联席会议等相继召开。走进阿尔山,共同为在阿尔山建设休闲旅游度假区建言献策。
书写多彩的四个季节
在阿尔山,游客不仅在22°C的夏天之后——
春天的冰雪刚刚开始融化,满山的杜鹃花盛开,游客可以欣赏雪中的杜鹃花,听听破冰的声音。夏季在阿尔山,游客可以参加圣水节,祈求风调雨顺,身体健康。 22℃的夏天,看草原、穿林、赏圣泉,一处看百景。秋天的阿尔山,风姿绰约。冬天的阿尔山很美。游客可以穿梭于银装素裹的广袤森林,畅游冰雪世界,吃火锅,泡温泉。
2022年1月6日,在阿尔山市七届人民代表大会次会议上,阿尔山市市长王小欢提出,加快培育四季旅游,推进多业态融合,着力打造建造温泉。康复、冰雪运动“两张牌”,打造以温泉养生馆和冰雪运动中心为核心,锦江沟、印江沟高端温泉酒店和太平岭、白浪峰国际滑雪场为支撑的四季旅游产品,逐步实现从“夏火”到“冬旺”,再到“旺季旺”。要推动生态旅游、健康旅游、研学旅游、自驾旅游、避暑旅游、体育旅游、会展旅游、城市文化休闲旅游等新业态发展,推出巍峨大兴安、梦幻阿尔山、火山温泉村、运动康复用地。,打造国内、国际知名的生态健康旅游目的地。
随着阿尔山森林公园景区道路的顺利运营,将有更多游客进入阿尔山,阿尔山四季旅游的知名度将进一步提升。得知《亲爱的客栈2》在阿尔山取景后,河北游客刘女士毫不犹豫地安排了在阿尔山度假。 “重温故土,有不一样的体验。刘女士说,“这里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山林间的清新空气更是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