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144937033

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布时间:2023-03-03 17:00:00人气:472

由于学术的偏见和学科自身研究的缺乏,不够深入,民俗文化被误解为没落文化遗留,农民、陋民、落后人群的专利,认为民俗文化对现实和现代化进程没有意义。于是人们思想意识方面对民俗文化没有好的感觉。

不会在认识方面给予其过多的探讨与关注,人们对其的学术研究领域步入了死角,导致学识理念的落伍与滞后,遏制了民俗文化前进的步伐,于是便出现了对民俗文化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的批判与否定,认为那是愚蠢之行。这些以神话构筑的民俗成为不少现代人攻击的对象。

事实上这种对待民俗文化的态度和立场正是现实中学术偏见的结果,当然不可否认的确有相当多的民俗文化用今天的眼光看是落后的腐朽的倒退的同时这也是有原因的因为,一般而言,民俗作为人类社会群体,固有的传承性的文化生活现象,社会现实中展现出来,就是民众生活里那些没有明文约定的规矩,或是指那些在民众群体中自行传承或是流传顺序化的不成问的规定。任何民族中每个人都无法脱离一定的民俗圈而生活。身上都打上这样或是那样的烙印,以科学思维的尺度衡量,难免看出某个民俗事象形成中的无知,愚昧和荒谬,可是并不是个体的失误,也不是现代人全盘否定的依据。③又如由于民族融合而形成的典型的东北民俗文化--二人转也遭到相当多的批判,对这种民俗文化的认知在学术界也是批判多于赞扬,骂声多于掌声,批判它低级,庸俗,美好”骂它黄的不能再黄”强烈批判它庸俗化和难登大雅之堂。

显然这种论断有失对民俗文化的性了解,这种思想意识领域对民俗文化的极端性的做法,先将民俗文化置于遗弃的状态。因此在大众化的思想领域里,民俗文化的可继续发展面临着被遗弃的考验。


推荐资讯

联系电话:15144937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