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舍笔下会装扮的《林海》如出一辙,北纬47°一穿而过的阿尔山,落叶松作衫,白桦林为裙。在童话森林阿尔山,随着非遗文化频频破圈,这里也同样绽放着非遗手工艺的独特魅力。
一草一柳话传承,一编一织守匠心。在阿尔山市明水河镇西口村,流传着一项古老的非遗手工艺——柳编。柳编,顾名思义是以柳条为材料编制的各种手工制品。走进西口村柳编体验站,手工匠人身边摆满了白亮亮的柳条。他们左手掰起坚韧的柳条,右手飞快地缠绕,上下纷飞的指尖娴熟地穿梭在柳条间,师傅看似粗糙的双手如游龙走凤,一根根“蹦来蹦去”的柳条,被牢牢的固定,组成一个又一个精美的工艺品。
今年8月,清华美院在阿尔山西口村筹备阿尔山乡村艺术季。其中不少艺术家在参与创作过程运用到了当地柳编手艺。由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王之纲与工艺美术系副教授岳蒿带领团队合作创作的作品《暖》。将当地非遗技艺手编红柳与发光材料完美结合,构成了一个家人环抱的温暖情景,邀请观众置身其中与作品产生互动。除了作品《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教授林乐成带领团队与西口村村民共同创作了大型柳编艺术装置作品《连年有鱼》,通过对阿尔山特有的深水神鱼“哲罗鲑”的艺术塑造,演绎了西口村628户农家连年有余的美好生活图景。
除了柳编,在阿尔山市白狼镇林俗村内,一幅幅由白桦树皮、松树皮、苔藓等为原料绘就的山河图、花鸟图……栩栩如生、形神兼备,引来众人驻足,这便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狼林俗树皮画。树皮画采用白桦树上剥落的树皮为原材料,以中国山水画、国画构图,经过细致剪裁、精雕细琢创作的工艺画品。随着阿尔山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为了打造充满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白狼镇林俗村树皮画大力研发具有林区特色的旅游商品,作为特色旅游纪念品也成为的旅游商品之一。
树皮画特点是集剪、刻、雕、烫、画等多种手法于一体;利用多年(30-50年)树龄白桦树剥落的树皮,经、漂白、剥皮等多种手法加工制成;色彩多以烫烙为主,永不褪色,适合收藏,是中国北方一种特有的特殊工艺品。自然与艺术相结合所产生的创意和艺术性非常神奇,而更重要的是,这些树皮画作品能够代表阿尔山走出去,创作更多的经济价值及无限的可能性。随着阿尔山旅游火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了阿尔山。阿尔山市不断推动非遗与旅游的融合,这不仅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同时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路径。勤劳智慧的阿尔山人民没有辜负大自然的馈赠,用灵巧的双手,将亮白的柳条编织成美好的未来,将柔软的白桦树皮绘制成绚烂的蓝图。这是阿尔山人民对这片土地的深切热和自强不息的追求。